临床试验中心(CTC)

一名受试者的深情告白

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量:1
字号:

淳朴的乡间生活

小奕(化名)是一名朴实而勤奋的农民。每日清晨,天刚微亮,他便带上农具、干粮和水,哼着小曲,步伐稳健地迈向田野,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直到太阳落山,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那片令人羡慕的肥沃水田。尽管日子清贫,但有家人的相依相伴,小奕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小奕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当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四十六岁。双鬓和眉梢渐渐染上了银丝,脸上也多了几道岁月的沟壑。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削弱他的坚韧与毅力。乡间的小路上,依旧留着他深深的脚印;旷野之上,依旧回荡着他那淳厚而深情的小调。这片水田,不仅见证了他的辛勤与汗水,更承载了他全部的青春与梦想。

疾病悄至

近一个月来,小奕在田间劳作时,时常感到胸闷与胀痛,咳嗽也日渐频繁。他自以为体魄向来强健,便没有太在意,只是感叹岁月不饶人,身体似乎已不复当年之勇。然而,咳嗽的症状却逐渐加剧,偶尔痰中还夹杂着血丝,头晕和气短的感觉更是频繁来袭,令他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日常劳作。妻子目睹他日渐消瘦、面色憔悴,心中充满忧虑,多次劝说他进城就医,但小奕总是以积蓄不多为由婉拒。他深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忍因自己的疾病而给家庭增添负担。

七月的某个午后,天气异常闷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热气笼罩,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小奕像往常一样在田间辛勤劳作,突然间,他感到四肢乏力、身体麻木,紧接着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听到了妻子和女儿焦急的呼喊声,但那声音却越来越远,直至完全消失。他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尽的黑暗深渊,四周是冰冷的孤寂,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剩下恐惧和绝望在心中蔓延。

确诊肺癌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当小奕从昏沉中缓缓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医院洁白的病床上。他感到全身乏力,双手被输液管束缚着。床旁,妻子默默地守护着,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面容疲惫,眼中布满血丝,却仍旧全神贯注地盯着点滴瓶。小奕艰难地睁开双眼,微微转头,目光与妻子相遇。她立刻察觉到他的苏醒,轻声向他讲述了他病倒的经过,以及到医院后所经历的一系列检查。刚刚完成的肺穿刺手术要求他安静休息,但小奕的内心却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一向健硕的他,竟然会遭遇这样的病魔?尽管难以置信,但他也明白此刻唯有积极配合治疗,等待那未知的结果。

经过近两周的煎熬与等待,那个令人心悬的时刻终于到来。主管的张医生详细告知了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尽管他们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右肺腺癌”这几个字传入耳中,他们还是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小奕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懊恼。他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还有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以及依赖他的妻子。如果他倒下了,她们该如何继续生活?这些问题像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窒息……

与病魔斗争

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小奕决定勇敢面对疾病,接受右上肺叶切除手术及后续的化疗。然而,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他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担心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医生专业的指导让他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幸运的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在妻子的细心照料下,他的伤口愈合得较快。但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副作用,让小奕身心饱受煎熬,情绪时有低落。多亏妻子的不断鼓励,他才重新振作。

为了筹集治疗费用,妻子卖掉了家里的所有牲畜,并在照顾他的同时兼职打工。女儿也在学校开始勤工俭学。每当想到这些,小奕都会默默流泪。他渴望成为一个健康的丈夫和父亲,能够照顾妻儿,但现在却感到无助和无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陪伴家人更久一些。

 

他开始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希望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尽管全家为他的治疗倾尽所有,疾病的阴影仍时时笼罩,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家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欢笑。

疾病复发转移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年后,疾病复发了,并且出现了转移。小奕接受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等一系列治疗,但副作用也越来越严重,骨髓抑制和药物性心肌病让他呼吸困难和心累。他尝试了各种化疗药物,甚至接受了右肺病灶的粒子植入和介入灌注化疗。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频繁地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然而,病情却并未见好转,病灶仍在持续增大。

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煎熬让他感到无助。他渴望能像从前一样,作为一个健康的丈夫和父亲,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感到绝望,未来的道路在他眼前变得模糊。他不禁自问,难道人生就此终结,生活将画上句号吗?然而,小奕内心深处仍然涌动着不甘。他渴望继续活下去,再次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更渴望能多陪伴家人,共度更多温馨时光。他的思绪在无尽的遐想中徘徊……

再燃希望

小奕再次找到了张医生,希望能有更多治疗的选择。医生建议他关注一些国际或国内领先的临床试验,说这些试验也许能够为他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和希望。于是,小奕和妻子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相关的招募信息。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临床试验项目。虽然对这个项目的效果有些疑虑,但小奕明白,这可能是他最后的希望了。

决定参加临床试验

负责这个临床试验项目的向医生,是一个三十多岁、精神饱满且沉稳的小伙子。刚见面,小奕便迫不及待地道出了心中的一连串问题:“这个药能治我的病吗?这个药安全吗?”看到小奕满脸的疑惑,向医生温和耐心地介绍起这个临床试验的情况:“这个临床试验研究的药物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主要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您的疾病恰好是这个项目的研究范围。在之前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些轻度的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者都能良好地耐受。从疗效上看,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哦,是这样啊——”小奕边说边点着头,接着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医生,这个药贵不贵啊?”向医生看出了小奕的为难,接着回答:“您请放心,参与这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将免费获得药物和检查,研究周期大约为五个月,并且我们会提供交通费用的补助。试验结束后,我们会评估您的病情,若疗效显著,申办方还会提供药物赠送。”

在听到向医生对费用的说明后,小奕深知家里的经济困境,也意识到参与这个临床试验不仅有可能为他带来经济上的缓解,还可能为他的人生带来一丝新的希望。他转过头,对妻子和女儿半开玩笑地说:“也许我真的能成为那个幸运儿,通过这个试验延长生命呢!”

向医生听到小奕的话,心头不禁一紧。他见过太多像小奕这样的贫苦农民,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执着。他深知,对于小奕来说,这次临床试验不仅是一次治疗的机会,更是他们家庭摆脱困境的希望。于是,向医生更加耐心地向小奕介绍了临床试验的实施过程,让他们对其中的风险与获益有更清晰认识。

在向医生详细讲解后,小奕也明白了整个试验的情况。在深思熟虑后,小奕怀揣着希望,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决定参加这个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中的点滴温暖

向医生对小奕的身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所有指标均符合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小奕顺利地被纳入试验。在试验的每个环节,小奕都积极地配合各项治疗操作,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得井然有序。

到了访视的时间,小奕和妻子按照约定时间,早早地来到了病房。向医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询问了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随后,向医生进行了查体,并开具了本周期所需的各项检查单。研究助理,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小姑娘,引领他们前往医院的各个检查室。完成所有检查后,她又负责地将他们带回到向医生处。

向医生认真地评估完小奕的检查结果,确认他的基本状况良好。接着,他通过电脑系统获取药物编号并开具处方,嘱咐研究助理引导他们前往中心药房领药。在药房,药师耐心地向小奕说明:“这些药物回家后请存放在冰箱中冷藏。请确保每天都按时服药,圆形药物每日两次,每次两片,早饭晚饭后服用;长条形胶囊每日一次,每次一粒,午饭后服用。您需要将服药的情况记录在日记卡上。卡片上也有详细的用药说明,如有需要可随时查阅。”小奕全神贯注地听着,将每一个嘱托都仔细地记在脑海之中。

然而,当“冰箱”这个词语传入耳畔时,他的眉头不自觉地紧锁,流露出些许的忧虑。坐在他身旁的研究助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微的变化,关切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什么难处。小奕告诉她,为了治疗在医院周围和别人合租了房子,但里面没有冰箱。研究助理随即向向医生转述了小奕的困境。向医生思索片刻,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因父母回乡,短期内不会回来,家中的小冰箱正闲置着。他迅速吩咐助理前往家中,叫了货拉拉将冰箱运到了小奕的住处。看着眼前的冰箱,小奕心中的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来,他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在其中闪烁。他深知这份帮助不仅仅是一台冰箱那么简单,更是一份深厚的关怀和温暖。

妻子放置好冰箱后,妥善地将药物放入冷藏。她设置好闹钟提醒小奕准时服药,并在日历上醒目地标记了下次访视的日期和时间。在一天深夜的十点左右,下着大雨,小奕突然感到恶心呕吐。他心里想这么晚打扰向医生会不会不好,但还是鼓起勇气给向医生发送了一条消息。没想到的是,向医生的电话很快便打了过来。在电话中,向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小奕的情况,告诉他不要过于紧张,要适当增加饮水,并尝试少量多餐的方法来缓解不适。此外,他还叮嘱小奕后续如有任何不适,随时与他联系。屋外的雨还在冰冷地下着,但小奕的心里倍感温暖。

当下一次访视的日子来临,小奕和妻子早早地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包括吃完药的药物包装和认真填写的日记卡。他们一如既往地退还了日记卡,并顺利领取了新访视期的日记卡。向医生细致地阅读了小奕的日记卡,尽管字迹略显歪斜,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详尽的记录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每一个字都书写着他对治疗的专注和坚持。向医生为小奕安排了本次访视的常规检查,并经过细致评估,确认小奕的身体状况良好。基于这次访视的结果,向医生再次为小奕开具了下一个治疗周期所需的药物。在领取药物的过程中,研究助理热情地引领着小奕和妻子,确保他们顺利拿到药物。离开医院时,研究助理向他们挥手告别。

严格地遵从医嘱,小奕始终如一地完成每一次的访视,从不迟到。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的时间。令人振奋的是,小奕的身体数据显示病灶有所减小。向医生看到这一结果也感到无比欣慰,替他们感到高兴。

额外赠药

临床试验项目进展顺利,并已经成功通过国家审核,获得上市批准。然而,对于渴望继续接受治疗的小奕来说,高昂的药物费用却成了他继续治疗的难题。在了解到小奕的困境后,向医生积极为他向申办方提出了赠药申请。申办方在评估了小奕用药后病灶的显著减小以及他在项目中的积极贡献后,决定批准小奕的赠药申请。

与病魔斗争至最后一刻

小奕与病魔顽强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微笑告别这世间的纷扰,在生命的余晖中绽放着坚韧与希望的光芒。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超越了病痛的束缚,用心铭记每一份美好:祖国的锦绣河山、与挚爱相伴的珍贵时光、家庭温馨的拥抱,以及人世间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他衷心感谢临床试验给予他的希望和机会,也深深感激那位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向医生。

如今,小奕已安详地离去,前往一个没有悲伤、没有病痛的纯净之地。他的故事逐渐被传开,他那种不向疾病和痛苦低头,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其他病友的心灵,给予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坚定了他们那颗曾经摇摇欲坠的心。

结语

一名满怀敬意的临床试验工作者,被小奕的坎坷人生深深触动,于是将这份感动与敬仰倾注于笔端,创作出了一篇名为《一名受试者的深情告白》的微小说。这不仅是对小奕生命旅程的深情回忆,更是对所有在逆境中勇敢前行的生命的赞美与致敬。

小奕的故事虽然画上了句号,然而在这个浩渺的世界中,仍有无数与他同样坚韧不拔的“小奕”们,他们在病魔的侵袭下不屈不挠,用生命诠释着勇气与希望。同时,也有如“向医生”般无私奉献的守护者,他们默默付出,用专业知识与温暖关怀为患者撑起一片天

人类病魔斗争从未停歇面对癌症的阴霾,我们虽心怀恐惧,但治疗之路上的每一步艰辛与付出,都为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火种。新药研发如同在茫茫黑暗中不断地追寻光明,虽然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每一次的突破都如同冬里的温暖的,那么柔和而充满力量给予人们在绝望中重新振作的勇气

让我们共同病魔宣战,致敬无数坚韧不屈的“小奕”们,致敬无数无私奉献的守护者“向医生”们,致敬那些在新药研发道路上默默耕耘、奉献智慧与汗水的研发者们! 张丽 樊莲莲 向张强 蒋辉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