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研工作 详细

科研工作

再入全国百强,地市级医院的创新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02 浏览量:1
字号:

             ——德阳市人民医院 "3+3+3" 模式下的创新转化实践报道

在医疗行业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德阳市人民医院作为非高校直属的地市级三甲医院,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路径。6月28日,第七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医学创新大会发布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5)》揭晓了2024年我国三甲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成绩单”。德阳市人民医院凭借扎实积累与不懈探索,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跻身进取型医院行列,在全国三甲医院中崭露头角。纵向对比历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医院2022年位列全国第53名,2023年保持第59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百强生动展现了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效。这份荣誉对于地市级医院而言尤为珍贵,不仅彰显了其在创新转化领域的竞争力,更为其研究型医院建设筑牢根基。

没有高校科研资源的直接支撑,也缺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与顶尖科研平台,德阳市人民医院另辟蹊径,立足临床实际需求开展创新。临床医护人员在繁重的诊疗工作之余,敏锐捕捉一线痛点,围绕现有产品改造、诊疗流程优化进行创新。比如改进手术器械设计提升操作精准度,优化诊疗设备提高服务效率。这些看似“小而精”的创新成果,却精准对接基层医疗需求,转化周期短、应用效果好。截至目前,医院拥有682件有权专利,实现转移转化75件,合同金额累计290余万元,已到账金额271.2万元16 件产品成功上市销售,受让企业已销售近千万元,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生产力,扛起了地市级医院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由于大量采用现金加销售额提取收益的实施许可模式,待转化产品上市,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将逐步体现。

为高效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近年,医院精心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3+3+3”模式。组织架构上,形成由科部统筹管理、转化小组评估指导、院领导团队决策的三层协作体系,确保科研工作紧密围绕临床需求有序开展;制度建设层面,通过修订奖励办法、制定管理与转化方案,构建起覆盖成果保护、转化实施到绩效激励的全流程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医务人员创新热情;在成果转化环节,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孵化到落地推广,各环节举措环环相扣,形成高效闭环。医院立项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探索可复制的创新转化模式并通过承办省级专利成果转化培训会,将这一模式在省内分享促进行业发展。

此外,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为医院发展赋能。医院通过资源整合突破地市级科研瓶颈一方面推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设立创新小组与科研门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激活全员创新活力。这种 "平台+人才+机制" 的协同模式,逐步构建起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创新生态。

当前,我国地市级医院数量庞大,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普遍面临科研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实践经验,为广大地市级医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其立足实际的创新路径、贴合需求的管理体系以及高效的转化模式证明,即便面临资源短板,地市级医院也能通过精准定位与创新管理,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实现突破。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创新转化工作,加强多方合作推动成果落地,推广经验带动区域医疗发展,加大投入培育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与竞争力的研究型医院,为基层医疗创新持续贡献力量。科技部张红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