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随笔】求真问道识病理
在无数犹豫中,我选择了一个当天使的机会,当我踏进这个能够把患者从病魔伤痛拉回光明的地方,我明白了,如果能用自身的学识给予患者更多希望,就如同他们在漫长黑夜可以看到黎明破晓,我想这便是我一生的职业追求。
今年9月,我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参加病理技术规培,我自己专业知识非常有限,但是当看到老师们知识丰富、经验老到,我就充满信心了,因为这就是我提升自我技能的源泉。
刚来到这儿的第一天感觉好迷茫,“病理小白”看到的一切病理技术流程都很新奇,光是基本的病理组织处理就觉得眼花缭乱了,处理病理标本的第一步“固定”“脱水”就得是个漫长的过程,人工取材、机器脱水就要花费十四个小时,随后技术室老师们开始专业而麻利地包埋、修片、切片、染色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是人工操作主导,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一系列繁琐的技术操作程序走完后,病理医生们闪亮登场了,这依旧是个巨大的工程,医师们得结合自身的经验,我看到他们随时在讨论和查阅书籍,多头显微镜下的头脑风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纸质的、电子的书籍就是他们的“工具箱”,他们脑袋里不知道装了多少病理图像和知识。从接收标本到发出报告,病理科医师和技术人员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追赶时间、抓紧进度,为的是快速准确地做出病理诊断,好让医师和患者早点决定治疗方案。这种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品行,让我不自觉地去追随和学习。
时光悄悄溜走,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学会了常规的制片操作,从取材记录到染色完成的一张玻片,我非常开心,这是历经时间沉淀、经过用心制作、用特定染料将它染出色彩的有生命的载体,那是关于患者的“生命密码”,是灰色、白色还是绿色,全在于此,因此这份“判决书”的制作和出具过程,老师们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和专业精准的态度,不敢有丝毫大意和傲慢。
我曾经以为病理技术是“简单操作”,不曾想竟是有如此的曲折和难度,脱水剂和染料的浓度,石蜡的包埋面,病理组织的切片注意事项等等,繁琐复杂,亲手操作才明白需要多少的经验累积啊,我想老师们能够如此熟练操作整个流程,是有着滴水穿石的坚持吧,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令我折服,我也想成为他们这样的病理人——专业、专注。
在这里,老师教给我的不只是专业上的知识,还有从点点滴滴中体现敬业专注等无形的品质,我觉得能到这里学习是我的幸运。等将来我有了老师们这番丰富的经验后,我也会竭尽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最后我想说,走入德医病理,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只是及格和良好,我要争取更加优秀,持续进步和学习才是“医”之路,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要像黎明的花朵,绽放自己应有的光芒。 (病理科技术规培学生 冯于卫)